到職新公司也一個多月了
終於有時間跟大家分享一下心得
這邊想從兩個面相跟大家分享 一個是工作層面 一個是公司硬體設備面
前情提要:
A(前公司)-傳統產業
B(現任公司)-電子科技業
硬體面
|
A(前公司) |
B(現任公司) |
整體公司門面 |
氣派 高大尚 |
一棟普通的建築 |
樓層分布 |
樓層人數較少 空間壓迫感較小 |
人數眾多 顯得擁擠 |
茶水間 |
明亮寬敞 |
擁擠 且多人使用 |
洗手間 |
寬敞 使用人數較少 |
擁擠 使用人數多 時常要排隊才能使用 |
午餐 |
公司有餐廳 每天只需要決定是否去餐廳吃飯! |
不供餐 每天吃自己 便當每天都要排隊微波 |
個人座位 |
同事之間面對面 較無距離 個人座位較大 |
階級有別 從前到後 排排坐 個人座位較小 |
工作面
|
A(前公司) |
B(現任公司) |
工作內容 |
產品單純 步調緩慢 |
產品線多 節奏緊湊 |
同事共識氛圍 |
同事熱心有愛 做事較公事公辦 以部門單位為決策導向 需要花很多時間跟不同單位溝通以致專案可進行 |
同事很熱心 都很願意提供協助 如果提出建議,都能理性溝通,以致達成共識 以公司利益最大化為主軸做事 |
同事組成 |
目標要走向國際化 主要都是跟台灣人、華人同事共事 儘管有歐美同事,但彼此之間的連結、合作機會很少 |
本身環境就很多元 多數同事都是外國人(在台北辦公室就有) 海外對接窗口也是當地外國人為主 |
工時 |
準時下班 加班機會少 下班有自己的時間可以學習、聚會 |
不會準時下班 每天都會超時 下班後自已的時間減少(所以我擠了很多時間繼續寫我的文章) |
高層決策 |
部門導向 各部門主管各有立場,因此需要花更多時間來理解彼此,才能順利推動專案 |
高層指示明確 不需要擔心執行面會不斷被否決、要不停提出資料佐證 |
由於軟硬體面的差異過大,前三個禮拜我都是處在一個水深火熱 極度不適應的狀態下,整體來說是應該要變得更好,因為我120%跳出舒適圈
一直告訴自己這是轉型陣痛期,這也是自己當初跳出來的原因,所以只要過了陣痛期,一切都會越來越好,我的能力也將會有機會開始展現
由於產業不同,儘管都是做業務但是業務的型態也幾乎不同(如果對業務型態有興趣的話,之後可以再寫一篇做分享)
因此幾乎很多能力都是重新建立,對產品(線)的認識
對銷售管道的了解
市面上競品分析
區域別消費族群對品牌的喜好
行銷手法該如何觸及轉換成銷售率
供應商提供的行銷費用該如何操作
綑綁銷售
產品PM的溝通
每一天都是很紮實的學習
但也開始看到一些問題…
不曉得是因為語言的緣故還是工作內容的關係
(我的主管是外國人,80%都是英文溝通、國外support 同事也是當地人,因此也是英文溝通為主)
開始逐漸跟主管產生一些隔閡
他不滿意我做的東西、認為已經跟我說過很多次、但我還是一犯再犯
或是我找的資料是錯誤的 而他輕輕鬆鬆”馬上”就找到 我開始感受到他的沒耐心
以前的我 會因為主管的不開心而怪罪自己怎麼那麼笨!把所有的問題都往自己身上攬,讓自己的壓力山大現在的我,在面對這些指責時,雖然一樣有壓力覺得自己能力不足,但我會心平氣和地跟主管溝通,在做這件事情的當下我的邏輯是什麼、我蒐集資料的方法是什麼、我遇到的困難是什麼
說明清楚自己是有一套想法在做事的,而不是他認為一個指令我就有辦法按照他的預期去完成
畢竟 他在產業的年資比我多更多、對他來說輕而易舉的事情 我可能需要花好幾倍的時間去完成
因為這種原因被指責的話 你千萬不要覺得氣餒 要是現在的你能做的跟他一樣好,請問他hire你的目的是什麼?
Anyway, I will just do my best to survive and learn the knowledge I would like to know.
Will keep you guys posted.
跟著Stella一起認真工作一起認真過生活~
喜歡我文章的朋友也可以追蹤我的臉書粉專:StellaHikes 還有追蹤我的Instagram @stella_explorer
留言列表